咨詢熱線:
19353569693
郵箱:3787065029@qq.com
地址:山東濰坊高新區光電路155號光電產業加速器
在材料科學、地質勘探、環境監測及納米技術等前沿領域,樣品的精細化處理是突破研究瓶頸的核心環節。傳統研磨設備受限于單一運動模式,常面臨粒度控制精度不足、混合均勻性差、能耗效率低等痛點,難以滿足現代科研對超細粉末制備的嚴苛需求。例如,在土壤重金屬分析中,若研磨粒度大于5微米,X射線熒光光譜(XRF)或電感耦合等離子體質譜(ICP-MS)的檢測數據誤差可能超過20%;在納米材料合成中,傳統設備制備的粉末粒度分布寬,導致材料性能批次間差異顯著。在此背景下,行星式球磨機憑借其獨特的復合運動機理與工程創新,成為實驗室及工業場景中實現高效、可控研磨的核心裝備。
萊恩德行星式球磨機采用獨特的行星運動設計:研磨罐在繞主盤中心軸公轉的同時,自身高速自轉。這種復合運動使研磨球在罐內產生復雜軌跡,形成高頻次的撞擊、摩擦和擠壓,顯著提升能量傳遞效率。相較于傳統球磨機(如滾筒式、振動式),其能量利用率提高3-5倍,粉碎效率大幅提升。
高精度控制能力
設備配備智能控制系統,可**設定公轉與自轉速度(范圍50-450r/min)、工作時間(0.1-9999.9分鐘)及運行模式(單向持續、雙向交替等)。部分機型還搭載探針式尺寸測量技術,實時監測研磨粒度,確保結果可重復性,滿足科研級精度要求。
廣泛適用性與靈活性
材料兼容性:支持金屬粉末、陶瓷原料、生物醫藥、納米材料等200余種物料研磨,覆蓋脆性、纖維性及中低硬度材料。
罐體配置:提供100ml、250ml、500ml三種規格研磨罐,材質可選瑪瑙、氧化鋯、不銹鋼等,適應不同化學性質需求。
研磨介質:研磨球直徑3-20mm可調,球料比(質量比)優化范圍10:1至30:1,靈活應對粗磨與細磨場景。
穩定性與耐用性
密封設計:全封閉結構防止粉塵泄漏,保護操作環境;部分機型支持真空或惰性氣體研磨,避免氧化反應。
冷卻系統:配備循環冷卻裝置,有效控制研磨溫度,防止熱敏性物料變質或設備過熱。
低故障率:采用高強度合金傳動部件,連續滿負荷運行可達90小時,維護周期延長至傳統設備的2倍。
萊恩德行星式球磨機研磨效率水平
時間效率
常規物料:多數樣品可在10-30分鐘內達到亞微米級(<1μm)細度,較傳統球磨機縮短50%-70%時間。
納米材料:通過優化轉速(400-600r/min)和球料比(20:1),可在1-2小時內制備D50<100nm的超細粉體,效率顯著高于滾筒式球磨機(需6-8小時)。
粒度控制能力
出料粒度:*小可達0.1μm(100nm),滿足納米科技、半導體等高端領域需求。
均勻性:三維空間內全方位碰撞確保粒度分布集中,PDI(多分散指數)<0.3,優于傳統設備(PDI>0.5)。
能效對比
單位能耗產出:萊恩德設備單位能耗下產粉量比振動式球磨機高40%,比滾筒式高65%,節能效果顯著。
批量處理能力:單次可處理4個500ml罐體,總容量達2L,適合中試規模生產。
萊恩德機型特色技術
雙向交替運行模式
通過周期性反轉研磨罐旋轉方向,打破介質運動慣性,消除研磨盲區,使粒度分布更均勻,尤其適用于高硬度物料(如碳化鎢、硬**金)。
無線遙控操作
標配7英寸觸控屏與無線遙控器,支持遠程啟動、停止及參數調整,提升實驗安全性與便捷性。
安全防護體系
急停按鈕:紅色一鍵斷電裝置,響應時間<0.5秒。
過載保護:電流閾值自動切斷電源,防止電機燒毀。
斷電記憶:恢復供電后自動延續未完成程序,避免重復設置。
萊恩德行星式球磨機憑借其多維運動設計、高精度控制及廣泛適用性,在研磨效率、粒度控制與能效方面均達到行業領先水平。其雙向交替模式、無線遙控操作等創新技術進一步拓展了應用場景,成為材料研發、地質分析、生物醫藥等領域的高效解決方案。對于追求高精度、高效率及操作便捷性的用戶,萊恩德機型是理想選擇。